生平略傳
聖嚴法師於1930年出生於江蘇南通,1943年在狼山廣教禪寺出家, 1949年從軍,並來到了台灣,軍旅十年,於東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。
◎ 閉關與留學
聖嚴法師早於沙彌時期,即深感:「佛法這麼好,知道的人那麼少,誤解的人那麼多。」其中的根本原因,在於能深入了解,並且弘揚佛法的人才太少,因此再度出家後,即前往高雄美濃山區閉關六年,之後更遠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,於1975年獲得了文學博士學位。
◎ 從東方到西方
隨後,聖嚴法師應邀赴美弘化,先後擔任美國佛教會董事、副會長,紐約大覺寺住持及駐台譯經院院長。東初老人於1978年圓寂後,聖嚴法師自美返台承繼法務,隔年並應聘為中國文化學院佛學研究所所長及哲學研究所教授,此外,也在東吳大學及輔仁大學任教,至此展開了推動佛教高等教育的理想。
同時,有感於美國弟子們的求法熱誠,聖嚴法師於1979年在美國紐約創立「禪中心」,後來擴大遷址,為紀念其恩師東初老人,將道場另定中文名稱為「東初禪寺」。此後,法師便固定往返美國與台灣兩地弘化,經常在亞洲、美洲、歐洲等地著名學府及佛教社團宣揚佛法,不遺餘力。


◎ 籌建法鼓山
由於中華佛學研究所及農禪寺的各項教育事業、弘法事業,以及文化事業推展迅速,場地已經不敷使用,聖嚴法師於是在1989年,於新北市金山區籌建一座世界性的教育園區──「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」,具體實踐大學院、大普化、大關懷三大教育,以作為實現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」理念的基地。2005年,園區落成啟用,並以「大悲心起」為主軸,舉辦落成開山大典。
◎ 普濟的宗教本懷
聖嚴法師以其深厚的禪修經驗、禪修觀念和方法,指導東、西方人士修行,每年在亞、美、歐洲等地主持禪七、佛七,為國際知名禪師,尤其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,陸續提出「心靈環保」、「四種環保」、「心五四運動」、「心六倫」等社會思想啟蒙運動,提供現代人具體可行的人生觀念與方法。
法師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,除了於1989年創建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之外,前後相繼創辦「中華佛學研究所」、「僧伽大學」、「法鼓佛教學院」,2014年,法鼓佛教學院與籌備中的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合併為「法鼓文理學院」,並於2015年招生,此係法師興學願心的成就,也為佛教教育開闢歷史新頁。
此外,聖嚴法師也是國際佛教學術界知名學者,經常應邀出席各項有關的國際學術會議。自1990年起,每二至三年召開一次中華國際佛學會議,以「佛教傳統與現代社會」為永久主題,集合世界各國傑出的佛學學者集思廣義,務求將佛法應用在現代的社會中。
聖嚴法師更是一位思想家、作家暨宗教家,曾獲台灣《天下》雜誌遴選為「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」之一。著作豐富,至今已有中、英、日文著作百餘種,其中有些禪修著作還被翻譯成數十種語文,此外,更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、中山學術獎、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。
◎ 展望與繼承
聖嚴法師為了更進一步推廣文化、教育、弘法及修行等悲願,多次與科技、藝術、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菁英人士進行對話,乃至與不同的宗教進行合作。晚年,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,參與國際性會談,促進宗教交流,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,致力於世界的和平,其寬闊的胸襟與國際化的視野,深獲海內外各界的肯定。
2009年2月3日,法師捨報,於2月15日植存於生前所致力推行的「金山環保生命園區」,其未完的遺願,將由法鼓山四眾弟子持續推動下去。

◎ 聖嚴法師傳記出版
書名 | 作者 | 撰述年代 | 出版日期 | 出版社 |
歸程 | 聖嚴法師 | 1930~1961 | 1968 | 法鼓文化 |
法源血源 | 聖嚴法師 | 1988年4月9~27日 | 1988 | 法鼓文化 |
聖嚴法師學思歷程 | 聖嚴法師 | 1930~1992 | 1993 | 正中書局 (現由法鼓文化出版) |
聖嚴法師七十年譜 | 林其賢編著 | 1930~1999 | 2000 | 法鼓文化 |
枯木開花 | 施叔青 | 1930~1999 | 2000 | 時報 |
在風雪中行腳的僧人 | 周慧珠 | 1930~2003 | 2004 | 文化總會 |
聖嚴法師 | 陳慧劍 | 1930~2003 | 2004 | 法鼓山基金會 |
一缽千家飯(攝影集) | 法鼓文化編著 | 1930~2005 | 2009 | 法鼓文化 |
雪中足跡 | 聖嚴法師 Kenneth Wapner編著 |
1930~2006 | 2009 | 三采文化 |
人間導師——聖嚴法師的故事 | 陳啟淦 | 1930~2009 | 2009 | 文經社 |
聖嚴法師最珍貴的身教 | 潘煊 | 1978~2009 | 2009 | 天下文化 |
聖嚴法師人間行履 | 郭惠芯、林其賢 | 1930~2009 | 2009 | 法鼓山基金會 |
美好的晚年 | 聖嚴法師口述 胡麗桂整理 |
2005~2009 | 2010 | 法鼓文化 |